分享到:

铁腕治污丨美丽唐山意正浓

发布时间: 2021-07-28 09:30    来源: 唐山劳动日报社

铁腕治污丨美丽唐山意正浓1.jpg

南有“会客厅”,东有“后花园”,一条绵延数公里的健身步道把我市这两处生态修复的代表作品连通起来。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五年来,我市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以铁的意志统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努力打造空气常新、绿水长流、青山常在的美丽唐山。

登上惠远塔远眺,一边,药田花海似铺展的画卷,树木繁花点缀其中生机盎然;另一边,亭台楼阁、院落桥梁、碧树繁花……这里,就是唐山花海——昔日垃圾遍地、“散乱污”企业聚集的采煤塌陷区,如今已经成为花团锦簇的“城市后花园”和生态城市建设的新名片;这里,更是生态唐山建设的一个缩影,讲述着从“污水荒山”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的美丽嬗变故事。

五年来,我市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聚焦“三个努力建成”和“两个率先”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重大的民生工程,强化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生态唐山建设,唐山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土地更“干净”了。

铁腕治污丨美丽唐山意正浓2.jpg

蓝天、白云,越来越成为我市天空的日常。2020年,我市大气污染治理超额完成“十三五”和省达目标。

攻坚克难

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显著

唐山因煤而建、因钢而兴,重化产业结构在支撑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严重的污染问题。为此,市委、市政府把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作为“33458”工作部署“五件大事”之一,以铁的决心、铁的措施、铁的手腕强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实。

五年来,我市坚持强化顶层设计高位推动,压紧压实工作责任链条,加强督导检查和考核奖惩制度,在全市范围开展生态环境深度整治攻坚行动。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钢铁、焦化、电力行业提前一年完成省达超低排放改造任务,首钢迁钢公司成为全国首家通过生态环境部全流程超低排放验收的钢铁企业。在全国地级市最先完成焦化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水泥行业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内最优水平。出清“散乱污”企业7835家、腾出建设用地3.9万亩。累计完成7672台燃煤锅炉淘汰或清洁能源替换,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实现清零。重点用煤企业煤质抽检实现全覆盖。开展环保部重型柴油车排放污染监控试点建设,建成36套黑烟抓拍设备,在全市172家重点用车单位完成门禁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在全省率先建立“生态环境部门取证,公安部门处罚”机制,形成了“天地车人”一体化监控系统。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2020年,我市PM2.5浓度49微克/立方米,比2016年下降31.9%,超额完成“十三五”和省达年度目标;优良天数249天、优良天数比例68%,比2016年增加31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4项主要污染物总量较2015年分别减排10%、11%、35%和23%,2019年提前完成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任务,2020年完成化学需氧量减排任务。2021年5月、6月,全市空气质量改善明显,取得了2013年有监测数据以来单月最好成绩。

铁腕治污丨美丽唐山意正浓3.jpg

曾遭污染破坏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迁西长河,经过长河河道整治生态修复攻坚行动和长河带状公园项目建设,“痛点”变“亮点”,“短板”变“样板”,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又一亮点工程。

纠根治源

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

“过去的沙河,河面上随处可见密密麻麻的网箱,河水浑浊,河边淤泥堆积,如今却是碧波荡漾,再也不见当年的影子了!”亲眼见证沙河日新月异的变化,村民张先生有颇多感慨。

五年来,为持续改善全市河流水质,我市集中开展了“拆、清、治、管”专项行动,强化重点流域综合整治、严格水源地保护、加强工业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渤海综合治理等,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显著改善。投资5.78亿元,从源头上解决了引滦入津入唐水污染隐患问题。市监测考核断面增加到31条河流57个断面,实现主要河流跨县界监测全覆盖。完成县级以上和13个乡镇级及以下“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建立水源地监测监控体系,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完成县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环境问题整改。2017年以来,新建成工业污水集中处理厂20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2.5万吨/日。18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全部实现污水集中收集,并安装在线监测设施。1603个村庄完成生活污水治理,其余全部实现生活污水管控,排查农村黑臭水体71个全部完成整改。开展渤海地区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试点,实施4大项17小项渤海综合治理工程,建立湾长制组织体系,完成249处入海排污口全面整治。

在全面治理的基础上,我市水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9个国、省考核断面水质100%达标,达到或好于Ⅱ类水体比例77.8%,在全省率先消除劣Ⅴ类水体断面。25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省考4个地下水监测点位水质全部达到三类考核标准,自2018年以来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优良比例连续保持100%。2018年,在全省水污染防治工作考核中位居第一位。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作为全国试点,被生态环境部评为“长江、渤海入河(海)排污口排查专项工作表现突出单位”。

铁腕治污丨美丽唐山意正浓4.jpg

我市持续推进工业领域绿色转型,强力推动城市建成区和生态红线控制区内钢铁、陶瓷等企业优化布局。图为河钢唐钢退城搬迁项目施工现场。

联防共治

稳步推进土壤污染防控

在加强空气、水治理的同时,我市还坚持联防共治,强化土壤污染风险防范、提升废物监管处置能力、加大土壤污染修复力度,稳步推进土壤污染防控,土壤环境状况持续改善。

按照我市城市规划,始建于1936年的唐山冶金矿山机械厂被列入退城搬迁企业,其原址地块用途拟变更为居住用地。根据《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定,市生态环境局对其进行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冶金矿山机械厂委托技术单位编制修复方案,积极对该场地开展了修复工作,修复土方量71549.6立方米,修复资金9300万。2020年8月,该厂污染地块土壤修复完成,土壤环境质量符合相关要求。

2017年,我市通过查阅《河北省农业地质调查报告》等资料得知,曹妃甸区八农场、十农场、十一农场等农用地重金属镉普遍累积含量较高的情况后,分别在各农场选取1000亩农用地开展了土壤修复试点工程,采取“原位钝化+植物阻隔+农艺调控”工艺实施修复。2020年该项目修复工程完工,并通过项目验收和绩效评价。

五年来,我市将83个疑似污染地块及时纳入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系统,实施动态更新,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相关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开展自行监测的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达到198家。在全省率先建设市级危险废物监管平台,148家年产危险废物50吨以上企业全部实现联网,废酸综合利用处置能力建设领跑全省。在全省率先建立乡村医疗废物收集体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所有医疗废物实现应收尽收、全部处置。争取中央资金近8300万元,完成曹妃甸农用地调查与治理修复国家试点和重点区域受污染耕地深度调查及污染溯源阻隔项目,开展地下水环境监测自然衰减风险管控国家试点。投资3.2亿元完成4个污染地块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污染地块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省达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排放量比2013年下降12%,全市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排放量净削减459.6公斤。